首页

高跟女王s

时间:2025-05-23 00:24:36 作者: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会见美国新任驻华大使庞德伟 浏览量:90808

  9月1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取得新进展,方小敏院士带领新生代环境团队在青藏高原腹地伦坡拉盆地开展超千米钻探计划。

  目前,钻探深度达750米,刷新了我国青藏高原环境科学钻探新纪录。

  伦坡拉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平均海拔4600米。这里沉积了距今5500万年以来青藏高原最连续的新生代地层,是我国青藏高原本部第一个产油盆地,并发现了大量热带棕榈树、樟树、栾树、裂腹鱼、攀鲈鱼、水蜘蛛等动植物化石和多层古土壤、火山灰,详细记录了青藏高原中部隆起和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历史,是研究青藏高原构造、气候、生物和生态以及它们协同演化最为关键的地区之一。

  此前,学者们利用动植物化石、古土壤碳酸盐氧同位素等多种手段重建了伦坡拉盆地古高度演化历史,但对于盆地到达现今高度的时间争议较大,构造、气候、生物和生态协同演化的过程还没有建立起来。

  近20年来,方小敏院士带领团队利用火山凝灰岩绝对年龄的限制,建立了该盆地新生代地层天然剖面高精度古地磁年代序列,发现伦坡拉盆地具有明显的两期形成演化和变形历史,即早期至少约4200万年到2600万年缓慢变形沉陷,晚期约2600万—2000万年快速变形隆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基础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陈发虎院士介绍,伦坡拉盆地超千米钻探计划对于研究青藏高原如何隆起,高原隆起过程中环境、生态和生物的适应,以及高原隆起后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影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目前科考团队正在继续向下钻探,力争实现超千米深度。未来,研究团队将融合古气候、古生物和古生态环境以及构造、沉积、地球化学等多学科分析和对比验证,揭示约4000万年以来亚洲季风进入青藏高原的历史,青藏高原腹地气候、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协同演化以及油气烃源岩、干旱盐湖矿床形成过程,为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影响的模拟预测和生态环境保护、油气烃源岩形成、盐湖资源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李刚)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太保小排球夏令营在漳州火热启航

第三个方面是不想生的问题,经过长时间低生育率的社会文化,大家对这样的一种文化逐渐产生了认同,都比较倾向少生孩子,以追求其他方面自我价值的实现。

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支援青海:培育好医院、打造好队伍

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今天(25日)表示,马英九先生将率台湾青年于4月1日至11日到广东、陕西、北京等地寻根、交流,参加“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等活动并参访。“我们欢迎马英九先生率团来访,希望两岸同胞共同传承弘扬慎终追远、饮水思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包括两岸青年交流在内的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和心灵契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造福两岸同胞,共促民族复兴。”

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允许达赖以任何名义窜访

但是,这几年,有不少网络评论写着写着就“格式化”了。比如,有的网络评论选题的视野比较狭窄,惯于唱“四季歌”,满足于在一些重大时间节点或重要节日发些“年年岁岁花相似”的评论;再如,有的网络评论观点平庸缺乏创见,甚至说一些“正确的废话”;又如,有的网络评论形式固化甚至僵化,千篇一律地搞三个并列段,形式整齐而内容空洞,以至于被网友讥为“网八股”。这类网络评论,尽管很规范、不出格,但传播效果比较弱,没有什么影响力。

“00”后工作不满2年拟任副局长?当地回应质疑

照片记录下发生于1984年夏天的一段往事——中国人民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河北正定调研,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专程骑自行车去看望大学生。在正定县政府招待所宿舍,习近平同大家谈心,分享基层工作体会,一谈就是两个小时。

决胜局完成大逆转 “凡尘组合”用泪水迎接胜利

农历除夕前夕,新春灯光秀连续第五年亮相世界最高楼迪拜哈利法塔,塔下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波兰国家爱乐厅上演的2024中国新年音乐会,赢得全场观众多次起立鼓掌。“欢乐春节杯”埃及全国武术锦标赛共有超过5700名选手参赛,让观众们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魅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